【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坐标上的“跨度”,让梦想照进现实******
中新网9月17日电 题:坐标上的“跨度”,让梦想照进现实
张尼 葛成
“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在空间对太阳Hα波段的光谱扫描成像……”2022年8月底,“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它不负众望,实现了多项国际首次。
回首这十年,从跨海大桥到环沙漠铁路,从公路横穿天山到跨越琼州海峡输电,从“嫦娥”探月到“羲和”逐日……中国坐标编织经纬,跨越高山、大海、沙漠,甚至向遥远的外太空进发。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探海,14亿人的梦想一次次照进现实。
梦想成真,离不开攻坚克难的恒心。
曾几何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先后以1333个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其中,只有7位中国人的名字,古代5位,现代只有2位……什么时候中国人也能带回一片“自己的月亮”?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立项,自此“一张蓝图绘到底”,中国航天人夜以继日开展技术攻关,终于在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约2公斤月壤。
这些年,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
梦想成真,离不开敢啃“硬骨头”的决心。
茫茫荒漠、漫漫黄沙,在“生命禁区”连通一条铁路,难于上青天。中国人能做到吗?
解决风沙防护问题,克服恶劣自然条件,为了让和若铁路早日通车,施工高峰期建设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零下20℃的严寒里坚守岗位……最终,和若铁路补齐了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最后一段“弧线”,而从铁路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车仅用时三年多。
梦想成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
在跨越琼州海峡的联网工程中,为了按时将海缆从临时泵站转移到终端站,100多名村民,经过多次演练,靠着肩挑背扛的人海战术成功搬运了海缆,令外方都大加赞叹。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凝聚力,才能让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顺利执行。
一条条铁路公路电路贯通,背后连接着的是14亿中国老百姓的小日子。
中国在坐标上实现的跨度,绝不仅仅是空间距离的突破,更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飞越沧海的历史。(完)
青春献给中国航天|90后“北京明白”高健:口令背后是压力和责任****** “我是北京”、“北京明白” 对于28岁的高健来说 重复了成千上万次的“简单”的口令 并不“简单” 他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北京总调度 调度工作,每一句口令的重要性 与简单与否、时段的关键与否都没有关系 不管任何时候、任何任务 都以最高标准、最佳状态 面对全区各号,面对任务 对于高健来说 调度工作所下达的每一句口令 都离不开前辈们的支持 离不开长城、天河、曙光、华山、天路等各个点号 正因为有各方支持 才能让“北京明白”这一句句调度 自信沉稳 才能保证任务圆满成功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总策划 战 钊 宋雅娟 编导组 宋雅娟 蔡琳 金赫 张佳兴 肖春芳 武玥彤 记者 章文 本期编导 武玥彤 蔡琳 宋雅娟 制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特别鸣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5所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706所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中国宇航学会 光明网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