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穗港澳青年为羊城新春献上花样艺术“餐点”******
中新网广州1月14日电 题:穗港澳青年为羊城新春献上花样艺术“餐点”
中新网记者 王坚
新春将至,一股青春的艺术气息于14日吹进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下称“广州青宫”)。当日,由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主办的“追梦——首届穗港澳青年艺术交流季”在广州青宫揭开序幕,来自穗港澳三地青年的逾百件作品正式揭开“红盖头”,在春节期间为羊城市民献上花样艺术“餐点”。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作品,形式多样,除了常见的平面绘画,还囊括了雕塑、工艺作品、视觉传达等门类,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特别适合新春期间沉浸式体验。展览同步开设了线上展厅,让无法来到现场的观众们也能一饱眼福。
“参展的艺术家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但是他们特有的大胆、敢想、前卫、潮流的风格给本次展览带来了青春、新鲜的气息,他们的作品常常使用出其不意的表达形式,给观赏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广州青宫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改以往“名家名作带新人新作”的展览模式,此次展览最大程度地将展示平台留给了年轻艺术家,尤其是活跃在广州的穗港澳年轻艺术家们。
展览现场 杨青 摄其中,装置雕塑作品《素麒》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该作品由1997年出生于香港的杜梓锋带来,通过光影和简单道具的辅助,将未经雕琢的岭南狮头重新塑造成了一头气势威猛的雄狮形象,给大家带来新颖、独特的艺术体验。
令记者惊喜的是,此次展览还邀请了“小林漫画”加盟,小林老师用既温暖又深刻的方式,通过作品寄语2023年,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
此外,部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上一年度优秀毕业生作品也将在此展览中亮相,踏上在学院之外展出的“初舞台”,给展览增添了青春活力、前卫创新。其中不乏许多人气作品,如用羊毛毡修复城市缝隙的“花花补丁”计划、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创意作品《同象行》等。
“这个展览很有意思,除了画作,还有很多作品都是之前没见过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喜欢。”广州市民陈心霓告诉记者,她和朋友特意来参观该展览,在看展的过程中感受年味,很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市民们更直观地体验到艺术的魅力,“花花补丁”计划的发起者罗盛天表示,其将于19日带着自己对城市老建筑修复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到广州青宫,带着大家用羊毛毡让老建筑的缝隙里“开出”朵朵小花,让来广州北京路“行花街”的朋友在“花花世界”中感受广州“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青宫介绍,此次展览活动将持续至3月下旬。春节期间,广州青宫还会于18日至28日为市民准备一道“文化盛宴”——“兔年潮市、拾忆民俗”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青年民俗文化节活动,设有传统民俗互动体验、“喜迎新春”文艺演出、“花街奇遇结良缘”青年交友活动、开年看大戏、冰壶体验等多项精彩活动。(完)
广州增城6项特色小吃制作技艺标准通过国家平台认证****** 正果云吞 广州市增城区政府 供图 中新网广州12月28日电 (记者程景伟)记者28日从广州市增城区政府获悉,据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近日公布,广州市增城区的正果云吞、兰溪濑粉、鲮鱼皮、派潭盖仔粉、朱村鸡饭、东江鱼包等6项“增城小吃”制作技艺标准通过认证,成为广州市第一批获得国家信息平台认证的地理特色小吃标准。此举标志着广州增城区“粤菜师傅”工程——“增城小吃”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以来,广州增城区大力推动“增城小吃”品牌创建,对区内正果云吞等6项“增城小吃”制作技艺团体标准进行研究制定,借鉴“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等特色小吃产业发展成功经验,以“粤菜师傅”工程为契机,深挖区内广受好评的特色小吃项目。 兰溪濑粉 广州市增城区政府 供图 增城区通过镇街推动、民众推选、协会推荐,陆续对十几项增城特色小吃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根据优中选优的原则,最终确定正果云吞等6项“增城小吃”作为增城区第一批标准体系创建项目,擦亮“增城小吃”品牌,推动增城饮食特色化、品牌化、标准化。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增城区人社局委托广东粤菜研究院(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及增城区餐饮协会,对正果云吞等6项“增城小吃”制作技艺团体标准进行反复研究,对增城最具代表性小吃的食材采集、工艺流程、成品规格进行科学规范,成功制定团体标准。 据介绍,增城充分利用广东省、广州市级“粤菜师傅”培训室、培训基地等平台,组织师资条件优秀、培训质量过硬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按照制定并发布的“增城小吃”标准,开展培训“增城小吃”技能人才行动,今年以来培训相关技能人才260人。 同时,增城区大力落实创业优惠政策,鼓励“粤菜师傅”技能人才回乡开办具有“增城小吃”特色的农家乐、小餐馆或外出创业发展。以正果镇正果老街为例,该旅游区自主创业70多户,从事“增城小吃”相关产业的超过90%,带动就业近300人。(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